首页 ABOUT 关于 CASE 案例 PLAN 策划 DESIGN 设计 NEWS 文章 CONTACE 联系
微信联系
电话联系
手机联系

京东“静默”布局家装:一场预谋6年的供应链革命,正在重构万亿市场规则

发布时间:2025-06-28 16:07:59
发布者:王掌柜
浏览次数:11

6月17日,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示,2025年6月2日一6月8日共有8件经营者集中案件获无条件批准。其中,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收购四川生活家家居集团有限公司股权案获无条件批准,审结时间为2025年6月4日。交易双方为京东零售CEO辛利军麾下的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以及生活家家居实际控制人白杰。

image.png

一、收购生活家:补全最后一块拼图

2025年6月4日,京东悄然完成对生活家家居的收购,这并非突发奇想——自2019年推出“京东家装节”算起,京东已蛰伏6年。此次收购的核心逻辑,在于补足家装行业最稀缺的“落地能力”:

生活家的价值:作为西南家装龙头,生活家拥有127个直营城市、2000+产业工人、300+定制化设计团队,尤其擅长旧房改造(2024年旧改订单占比63%),正是京东“以旧换新”国补政策的最佳落地载体。

- 京东的短板:此前京东居家300家门店主打“产品展示+轻服务”,施工环节依赖第三方,导致客诉率高达18%(2024年黑猫投诉数据)。收购后,生活家的“设计-施工-售后”全链条将纳入京东自营体系,实现“线上拍单、线下48小时进场”的闭环。

image.png

二、自营战略:用家电逻辑重做家装

京东的野心不止于整合,而是用“家电自营”的方法论重构家装行业:

四大自营品牌矩阵:

- 京品门窗:联合海螺型材、皇派门窗,推出“7天安装、10年质保”,价格比市场低23%;

- 京悦暖:整合威能、博世供应链,推出“老房暖气片48小时换装”,直击北方老旧小区改造痛点;

- 京东全屋定制:依托佛山、成都两大产业带,实现“19800元/10㎡”的标准化套餐,SKU从30万精简至2000款爆品;

- 京东101HOME:进口家居集合店,引入意大利Minotti、日本NITORI等品牌,线下体验+线上下单,解决高端客群“选品难”。

供应链降本:通过京东物流“一盘货”体系,生活家的板材采购成本下降15%,配送时效从7天压缩至48小时,库存周转率提升40%。

image.png

三、场景革命:MALL里的家装实验室

京东MALL正在成为家装新零售的“超级入口”:北京南三环店数据显示,家装区客流量占比达32%,客单价超8万元。其核心打法是:

- 场景化体验:在2000㎡空间内,复刻“80㎡老房改造前后对比”“90后婚房智能场景”等12个实景样板间,用户可现场体验“一键换砖”AR系统

- 数字化履约:用户扫码即可查看施工进度、材料溯源(区块链存证),甚至远程监控工地(接入2000+智能摄像头);

- 跨界引流:家电销售连带率提升至47%,买冰箱的用户顺手签了全屋定制,买空调的用户被推荐老房采暖改造。

image.png

四、行业冲击:巨头入场倒逼标准化

京东的搅局,正在改写家装行业的“潜规则”:

- 价格透明化:京东自营套餐强制公示“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利润”,某成都工长坦言:“以前增项收费占30%,现在只能赚8%的管理费”;

- 服务时效化:推出“延期一天赔100元”(行业平均延期率28%),倒逼施工队升级管理,生活家重庆团队已试点“AI工地巡检”,误工期下降62%;

- 供应链重构:京东联合索菲亚、欧派等品牌推出“C2M反向定制”,2025年Q1定制柜交付周期从45天缩短至28天,库存积压减少1.2亿元。

image.png

五、未来战局:贝壳VS京东,平台派VS自营派

京东的入局,让家装赛道形成两大阵营:

- 贝壳(平台派):依托2.6亿房源数据,主打“房-装-住”流量闭环,但依赖商家抽成(平均15%),服务标准化难控;

- 京东(自营派):重资产投入供应链,用家电的“正品低价+时效服务”逻辑做家装,短板是线下覆盖速度(目前仅300城,贝壳超400城)。

关键变量:2025年“以旧换新”国补落地,京东绑定生活家抢占旧改市场(计划年内签约5000个老旧小区),而贝壳依托链家门店渗透二手房装修。两者的对决,本质是“数据驱动”与“供应链驱动”的模式之战。

我们认为京东的家装野心,不止于卖货

当京东把“当日达”“自营售后”搬进家装行业,本质是在用互联网的效率逻辑,解决这个存在了30年的“低频、高客诉”市场。收购生活家、布局自营品牌、改造MALL场景,这三步棋环环相扣——京东要做的,不是成为下一个齐家网,而是成为家装行业的“苏宁+美团”:既有供应链的硬实力,又有服务履约的最后一公里。这场静默的革命,或将在2026年迎来爆发——毕竟,当用户发现“装房子和买冰箱一样简单”,市场就再也回不去了。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黑猫投诉、京东内部调研